合肥房产网 > 合肥房产问答 > 【三叶虫】三叶虫的特点

【三叶虫】三叶虫的特点

全部1个回答

  • 头像
    3****1 热心网友

    早在300多年前的明朝崇祯年间,一个名叫张华东的人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了一种包埋在石头里的“怪物”,其外形容貌颇似蝙蝠展翅,于是他就为之命名为“蝙蝠石”。到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对“蝙蝠石”进行了科学研究,终于弄清楚了原来这是一种三叶虫的尾部。这种三叶虫生活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是海洋中的一种节肢动物。为了纪念这个世界上给三叶虫起的第一个名字,我国科学家就把这种三叶虫由拉丁名翻译成的中文名字依然叫做“蝙蝠石”或是“蝙蝠虫”。   国外研究三叶虫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1698年。当时,鲁德把一个头部长有三个圆瘤的三叶虫化石命名为“三瘤虫”。到了1771年,瓦尔其根据这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即身体从纵横两方面来看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纵向上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横向上分为中轴及其两边的侧叶部分,因而给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三叶虫”。   现在我们知道,三叶虫早在大约5.4亿年前的寒武纪初期就出现了,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在古生物学分类中属于节肢动物。三叶虫经过约3亿年的繁衍,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从地球上消失了。但是,很多三叶虫的遗体埋藏于岩石中,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化石,它们的形状和身体结构被完整地保留到今天。科学家通过化石了解到,三叶虫在寒武纪时最为繁盛,在那时候的海洋中,三叶虫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是“统治者”,所以有人称寒武纪为三叶虫的时代。曾经生活在海洋中的三叶虫不仅会游泳,还善于爬行,从海底到海面都是它们活动的地方。另外,它们的食谱很广,很多植物和动物都是它们的美食。   三叶虫化石在地球的陆地上分布很广,化石丰富。在地球上有三叶虫活动的地质年代里,由于不同时代的三叶虫具有不同特征,因此三叶虫化石往往地质学家被当做“标准化石”。通过观察某块三叶虫化石的特征,就能确定这块化石所在岩石的相对地层年代。   三叶虫的特点   从背部看去三叶虫为卵形或椭圆形,不过这种形状可因受其他附加物如刺或瘤泡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三叶虫成虫的长度一般为3~10厘米,宽度为1~3厘米。小型的长度在6毫米以下,超过20厘米长度的少见,目前已知最长的达70厘米。   三叶虫体外包有一层外壳,它由矿物质的坚硬部分和比较柔软的几丁质部分组成。坚硬的外壳为背壳及其向腹面延伸的腹部边缘,几丁质的器官主要为腹面的节肢。腹面除节肢外,其他

共 1 条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问答频道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本站对其内容不负责任,如有版权或其他问题可以联系本站编辑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