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法规

我们镇上的土地所所长,将一块1000平方的土地批给了他父亲,说什么是招商引资的,这合理吗?国有土地批准使用,要哪些手续,农业土地呢?谁懂的帮帮忙。谢谢

采纳答案

了解ta https://pic1.ajkimg.com/display/anjuke/7fe513c6ed91e75f961d83013114418d/313x416x0x0/100x133.jpg
祝永伟 经纪人

想产的房子没有人有权利进行收益。

全部3个回答

  • 了解ta 头像
    祝永伟 经纪人

    想产的房子没有人有权利进行收益。

  • 了解ta 头像
    孙盼盼 经纪人

    镇上吗?被占用的土地性质是集体还是国有?也就是说被占用的土地上如果有房子,那么房子是有土地证的还是没有的? 如果有土地证,那么就算是开发商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以土地使用权为标的的交易,交易只要不违反自愿、公平等原则,就没啥问题。 如果没有土地证,那就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种性质的土地开发商是没有权力自行去开发的,土地所有者也没有权力卖出土地。只能通过政府征用土地以后再把土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给开发商。也就是说这种性质的土地要想合法交易,其中必须有政府的行为。而政府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是必须给予补偿的, 所以必须先搞清楚自己是哪种土地性质,然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 了解ta 头像
    郑垒兵 经纪人

    土地管理条例 (2000年10月17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3年4月21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根据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管理。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依法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防止土地资产流失。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省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下同)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土地登记发证   第四条 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确认所有权。单位和个人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市辖区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统一登记。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使用权。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和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管理。   第六条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者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土地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   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依法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出租、抵押登记。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土地权利终止的,原土地登记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注销土地登记:   (一)依法被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国有土地租赁期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   (三)因自然灾害造成土地权利灭失的;   (四)土地使用权抵押、出租等土地他项权利终止的;   (五)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全部征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的;   (六)其他依法被终止土地权利的。   第八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因工作失误导致登记不当的,应当予以更正,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编制本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批。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将土地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土地利用区应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区、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土地开垦区和禁止开垦区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应当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第十一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江河、湖泊、滩涂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   在江河、湖泊、水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以及蓄洪滞洪区内,土地利用应当符合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符合河道、湖泊行洪、蓄洪和输水的要求。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应当优先保证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建设用地。   节余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经核准后,可以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内容,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本辖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十五条 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承担耕地补偿责任。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交纳耕地开垦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开垦新的耕地,补足与所减少的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耕地开垦费应当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耕地而由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统一征用的,由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承担耕地补偿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农民集体所有耕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耕地补偿责任。在安排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时,由用地单位按规定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耕地开垦费的征收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供耕地补偿责任承担者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进行开垦。   土地后备资源匮乏的设区的市、县,在本辖区开垦的耕地不足以补充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在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易地开垦,并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农业等有关部门负责验收。   第十七条 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依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农业结构调整应当保护基本农田的耕作条件,不得破坏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   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的缴纳标准应当高于其他耕地。   第十八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土地整理,整理的土地经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后,其新增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可以作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有偿转让。   第十九条 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由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至三倍收取土地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应当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条 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开发荒山、荒地三十公顷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开发荒山、荒地三十公顷以上、一百公顷以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开发荒山、荒地一百公顷以上、六百公顷以下,以及开发荒滩六百公顷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共 3 条 上一页 1 下一页 >

相关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问答频道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用户,本站对其内容不负责任,如有版权或其他问题可以联系本站编辑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