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安居客房产百科

李嘉诚

李嘉诚,汉族,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9年亚洲首富、2011年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2013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李嘉诚以310亿美元净资产位列全球第8名。并蝉联全球华人首富、亚洲首富。

 

一、个人档案

(一)个人简介

籍贯:原籍广东潮州潮安县,祖籍福建莆田

少年时候的李嘉诚

少年时候的李嘉诚

性别:男

星座:狮子座

血型:AB型

语言:汉语(潮州话、粤语、普通话)、英语,小时候就读北门街观海寺小学

资产:2013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的统计,李嘉诚的个人净资产达到310亿美元(2000亿人民币)蝉联全球华人首富。

高尔夫球友兼挚友:“方润华”是香港商界元老之一,与霍英东、郑裕彤等地产界大佬平起平坐。

(二)家庭成员

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城关镇(即潮州府城)。

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华已婚。妻子庄月明,跟李嘉诚诞下两子:长子李泽钜,已婚,妻子王富信,(1996年,李泽钜大女儿李燕宁出世,次女于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泽钜的第三个女儿出世,2006年李泽钜儿子出生,这是李嘉诚的第一个男孙。)

李嘉诚幼子李泽楷,现未婚。2009年,李泽楷和女星梁洛施秘密拍拖一年半,两人证实恋情,已于2009年4月底在多伦多为李泽楷诞下7磅重男婴,李嘉诚亲自替孙取名“长治”。

2010年7月14日,香港媒体引述可靠消息称,女星梁洛施于6月底在美国旧金山生下男双胞胎,荣升三个儿子的爸爸李泽楷,日前回港把喜讯告知身边好友。

(三)家族背景

据《陇西李氏宗谱》所载洋尾李氏诗礼传家,家学渊源,人才辈出。莆田李氏还产生了莆田古代首屈一指的慈善家和富豪李富。莆田人李富具备积极进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精神品格。

潮州一世祖,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传至李嘉诚这一辈,正好10世。莆田李氏渊源,与潮州李氏合谱。明末清初,正是朝代更替、兵荒马乱之时,当时在莆田还因郑成功占据台湾抗清而截界。

《涵江区志》(大事记)载:“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实行截界迁民。“截界”给当时莆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迫使大量莆田人外迁。李嘉诚先祖在莆田涵江区洋尾居住,生活过的有24世(包括李明山),据莆田涵江区洋尾李氏珍藏的康熙六十年(1721)修的《陇西李氏宗谱》,《陇西李氏宗谱》所载洋尾李氏诗礼传家,家学渊源,人才辈出。

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座右铭: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四)个人履历

李嘉诚12岁前生长及居住于广东潮州。

1940年,12岁的李嘉诚移民到香港,成为香港人。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找到了一份茶楼跑堂的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李嘉诚被调入高升街的一间钟表店当店员,学会了钟表装配修理技术。

1947年,李嘉诚因不愿长期寄人篱下,便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花厂的总经理。

1955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处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1963年,与庄月明结婚。

1967年,左派暴动,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8年,与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会面。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逝世。

1986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会见了李嘉诚。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0年,1月1日,夫人庄月明女士突发心脏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

2010年7月30日,竟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2010年9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广东深圳会见了李嘉诚。

2011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赴汕头大学调研,期间会见了李嘉诚。

2011年9月28日,国家孔子学院把成就李嘉诚的一道工夫茶[4]传奇故事搬上国际频道,中英文全球推广。

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显示: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十一位。

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李嘉诚排名第九,荣膺亚洲首富。

福布斯201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李嘉诚位于排行榜第三十一位。

2013年1月10日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李嘉诚财富大增至300亿美元,继续稳坐香港首富宝座。[6]

2013年6月30日参加汕头大学2013毕业典礼及系列活动,李嘉诚还勘察了汕大新医学院地址,参加了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五)投资三原则

1、30岁以后重理财

30岁正是财富积累发展时期,在这个时候理不理财将决定未来的生活质量。为了达成长期的投资目标,基金是较好的投资产品。

2、理财要有足够的耐心

理财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效果的,一个人想要利用理财在短时间内快速致富,是不现实的。

投资是长期的事情,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理财需要的是一份坚持,而不是一次“冲动”。

3、先难后易

每年存1.4万元,平均投资回报率20%,只要20年,资产就能累积到261万元。如再继续坚持20年,就可能成为亿万富翁。当然,要保证每年都有20%的投资回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同时,在这个时间段内,还不能有超过预算之外的支出。这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通过固定时间申购相同金额的基金,基金定投能自动达到涨时少买,跌时多买。长期坚持下来,这不但可以分散投资风险,还能有效降低每基金单位的平均成本。

(六)白手起家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圣诞节前夕,香港英军向日军投降。港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李家生活愈加困难,而李云经又在这时病倒了。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15岁的李嘉诚坚定地点了点头,李云经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了,李嘉诚自觉长大了许多,他明白,从此以后他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了。尽管舅舅表示要资助李家,但倔强的李嘉诚仍然决定中止学业,打工挣钱。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出人头地。

舅舅表示支持他,因为舅舅自己也是十多岁就离开父母到广州打天下的。不过,他仍然没有让李嘉诚进他的公司。李嘉诚明白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他必须赤手空拳闯出一条路来。

月明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她以优异成绩从英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她的生活之路充满阳光和鲜花。但难得的是,她从来没有嫌弃过表哥。而且,她与李嘉诚两小无猜的纯真感情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变为热烈的爱情。她一直牵挂着在香港拼搏的表哥。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李嘉诚的雄心壮志。月明更加欣赏表哥,并为他感到自豪。

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再一次体会到世态炎凉。危难之中,不变的是庄月明对表哥的一片赤诚之心。爱情的力量,将历经磨难的李嘉诚锻造成不屈的男子汉。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1957年,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很快就成为“塑胶花大王”。

1958年,李嘉诚涉足地产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1960年,又在柴湾兴建了第二幢工业大厦,李嘉诚的事业迅速走向辉煌。

 

二、旗下公司

(一)长江实业

为长江集团的旗舰。长江集团奠基于香港,业务包括物业发展及投资、房地产代理及管理、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基建、财务及投资、电子商贸、建材、媒体及生命科技等。集团在香港的成员包括四家同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上市公司:长实、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和记港陆有限公司及TOM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创业板上市的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TOM在线有限公司。

截至2006年2月15日,长江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之公司的联合市值为7060亿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约8% 。长江集团的业务遍及全球52个国家,雇员人数约22万名。2007年9月长江实业总市值应为8,050亿港币,遍布全球55个国家,雇佣员工约25万人。

截至2013年9月30日,长江集团总市值为9840亿港元,业务遍及全球52个国家,全球雇员人数约27万名。

(二)和记黄埔

是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一向锐意创新,并勇于采用新科技,经营多元化业务,包括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地产发展与基建业务,以至技术最先进的电讯服务。和黄在全球五十四个国家经营五项核心业务,雇员超过二十万人,核心业务计有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等业务。和黄是《财富》全球500大企业之一。

(三)长江基建

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综合基建公司,专注于发展、投资及经营本港、内地、澳洲、英国、加拿大、菲律宾以至全球的基建业务。长江基建为中国基建最大投资者之一,旗下主要附属及联营公司包括青洲英坭——香港唯一的综合水泥产品制造商;及香港电灯——香港两家供电及输电公司之一。

四)电能实业

括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港灯)、港灯国际有限公司(港灯国际)、港灯协联工程有限公司(港灯协联)及若干附属公司。港灯成立于1889年,是港灯集团主要的营运公司,负责发电、输电及配电予香港岛及南丫岛。港灯国际成立于1997年,是港灯集团的国际投资公司,与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多项香港以外的电力相关业务。

 

三、成就荣誉

(一)成就年表

1979年与霍英东等人出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董事

1990年1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李嘉诚先生一行

1990年1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李嘉诚先生一行

1981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1981年,获选为“香港风云人物”1985年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员

1986年,2月6日香港《信报》排出香港十大财团,长实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达三百四十三亿港元,名列榜首

1986年,3月25日香港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法学博士

1986年,被比利时国王封为勋爵

1986年,香港大学校监、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诚名誉法学博士称号

1989年,1月1日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

1990年1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李嘉诚先生一行

1990年1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李嘉诚先生一行

1989年,6月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卫弈信向李嘉诚颁发“商业成就奖”

1992年,4月28日北京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称号

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

1994年,被评选为1993年度香港商界“风云人物”

1994年,11月22日获《亚洲周刊》颁发的首届“企业家成就奖”

1995年,12月1日被(香港)“国际潮团联谊会”推举为大会名誉主席

1995年-1997年出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6年,第三期《资本》杂志公布香港华人富豪榜,长实系三间上市公司市值3,250亿港元,占全港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3.7%,居华人财团榜首;个人资产600亿港元,并列全港华人富豪第2名

1999年,《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亚洲首富

1999年,4月被英国《泰晤时报》选为千禧年企业家年奖大奖

1999年,5月被英文版的《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区五十位最具权力人物之一

199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2005年,荣任深圳市投资商会荣誉会长

2010年,《福布斯》选出“全球最具影响力富豪”,李嘉诚位列第八

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会见李嘉诚先生

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会见李嘉诚先生

2010年,3月10日,李嘉诚以210亿美元排在最新《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4位

2011年,3月10日,李嘉诚以260亿美元(约和1680亿零38万人民币)排在最新《福布斯》排行榜上第11位,蝉联华人首富。

2013全球富豪榜李嘉诚以320亿美元荣登华人首富

2013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以310亿美元排名第8名。

(二)勋章

1981 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1982 巴拿马国Grand Officer of the Vasco Nunez de Balboa 勋衔

1986 比利时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Crown 勋衔

1989 英帝国CBE 勋衔

1999 千禧企业家奖( 由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 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 评选)

2000 比利时国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 勋衔、英帝国KBE 爵级司令勋章、国际杰出企业家年奖( 由加拿大明尼吐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 颁发)

2001 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

2005 法国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2006 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 由美国福布斯集团颁发)

2007 《2007年度经济人物特别荣誉大奖》( 由中国中央电视台颁发)、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 由中国民政部颁发)、全球教育协会TESOL 主席大奖

2010 The Robert H. Alwa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由美国史丹福大学颁发)、香港商业奖「终身成就奖」(由DHL及南华早报颁发)

2011 卡内基慈善奖(由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颁发)、柏克莱奖章(由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颁授)

(三)荣誉博士

1986 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89 加拿大卡加里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2北京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95香港科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1997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8香港城市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1999 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9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四)公职

1985年-199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92年-1997年港事顾问

1995年-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

2006年——英国国际商业顾问委员会委员

(五)荣誉市民

先后获得中国北京市、汕头市、广州市、深圳市、南海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及加拿大温伯尼市荣誉市民称号。

 

四、公益事业

1981年创立汕头大学,至今对汕头大学(包括长江商学院)已承诺及捐出的款额共60亿港元,其中截至2013年的捐款约45亿港元。

1987年,他捐赠5000万港元,在跑马地等地建立3间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万港元兴建儿童骨科医院。并对香港肾脏基金、亚洲盲人基金、东华叁院捐资1亿港元。

1989年,捐赠1000万港元,支持北京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

1991年,李嘉诚向英国保守党捐赠10万英镑作竞选费用,引发英国两大政党争议。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万美元赈灾。

1997年,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期间,李嘉诚基金会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新图书馆的建设。

1999年,李嘉诚基金会捐款4千万港元予香港公开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将设于信德中心的持续及社区教育中心命名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

2002年李嘉诚海外基金建立长江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实行教授治校的商学院。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学员入校,MBA学员GMAT入学成绩高居亚洲首位,现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学校,目前是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商学院之一,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进入世界十大商学院之列。

2004年南亚海啸,李嘉诚透过旗下的和记黄埔及李嘉诚基金会,共捐出300万美元予受灾人士。

2005年5月,李嘉诚向香港大学医学院捐出港币10亿元以资助医科学生及医学研究用,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称将重新命名香港大学医学院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易名,此次转名引起社会巨大争议。

2005年10月10日基金会与和记黄埔合共捐出50万美元予巴基斯坦地震灾民。

2005年11月,李嘉诚(加拿大)基金向加拿大多伦多圣米高医院捐出2500万元加币(当时约1亿6仟4百75万港元),兴建以他命名的医学教育大楼。于2009年落成。

2007年3月,李嘉诚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捐款1亿新加坡币(逾5亿港元),创立教育及学术发展基金,设立教授席及40个硕士奖学金等。志在培育区内公共管治人才。这笔捐款一半由李嘉诚基金会捐出,其余则由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分别捐出四分之一。

获捐款的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布巴尼表示,新增奖学金将惠泽中国大陆、香港、印度、越南、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新加坡学生亦可受惠。继香港大学医学院以李嘉诚名字命名后,新加坡国大将校园内一幢建筑物命名为“李嘉诚大楼”。

在新界粉岭的东华三院李嘉诚中学,亦是以他命名的。这包括学校在礼堂的冷气系统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费用。

2008年5月19日,李嘉诚致函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诚基金会、长江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的名义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为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学生设立特别教育基金。

2009年4月22日,李嘉诚旗下长江集团、和记黄埔联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捐赠人民币1亿元。

2013年8月20日,汕头潮南、潮阳发生百年一遇的洪灾后,引起了海内外潮汕乡亲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其中,李嘉诚先生今天为汕头受灾地区捐款1000万元港币,以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2013年9月30日,李嘉诚给世界最优秀的工科大学之一——以色列理工学院,帮其在汕头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该学院是和美国麻省理工齐名的理工院校。2014年,新学院将开办土木工程、计算机等课程。